多子多福你想想那时多么可笑
以前在农村工作的时候,村里有一个老人,行将就木的老人。
住在四处漏风的土坯房里,家里除了一床没有套的棉被,还有一张破椅就不剩什么东西了。
老人心脏不好,风湿,基本没有任何劳动能力。
我记得有一次去看他,晚上不开灯,蜷缩在床上,旁边放着泛浆的粥糊状的食物。空气中弥漫着馊臭味,旁边的马桶里是多天来的便溺,无人打扫。
老人没有任何经济来源,街坊四邻和村干部接济才能苟延残喘到现在。
老人没有低保,不符合政策条件。
因为,这个老人有个儿子、两个女儿!这个儿子就住在不远的隔壁!有稳定的收入,住着水泥新砌的楼房里!
这个儿子对老人基本不管不问,每天就送一顿饭食给他续命。
村里实在看不下去了,就准备安排这个老人到乡镇的敬老院。
但,这个儿子坚决不同意,理由是,别人会说他不孝顺!
又去找了两个女儿,推却的理由很简单,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,而且都不约而同的抱怨“分家一分钱没有”、“田都给了儿子”就应该儿子负责养老。
这不仅仅是个案,在我们广大的农村里,子女高楼新居、父母茅屋窝棚的情况比比皆是。
往往是子女越多,越容易出现矛盾。
当时也协调过这些事情,最后都在一地鸡毛的唇枪舌剑中败下阵来。
听的最多的无非是:
“凭什么我得多出钱?”
“凭什么要我去照顾?”
“凭什么他家条件好不去他家?”
“凭什么?”
“凭什么?”
而且这部分老人因为政策口径问题,无法纳入保障兜底的范围之内。
我曾经陪着一名失去了丈夫的老妈妈坐在满是泥泞的院子里。
她一边用手指着前面属于她儿子的那栋小洋楼,
一边留着眼泪,抽泣。
谈谈农村的养老问题
在农村多子家庭的养老问题很多都存在矛盾。
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小儿子与其他儿子之间的矛盾。
因为,在农村生育年龄比较靠前,造成大儿子可能与父母只相差十几岁。
等到父母年迈,大儿子很可能也五六十岁了,没有精力尽赡养义务。
所有在农村,很多时候都是小儿子养老,负责直接照顾老人,带来的权利就是老人大部分的财产由小儿子继承,也就是“分家”的时候,小儿子分的多一点,其他儿子少一点。
这就为日后的矛盾埋下了隐患。
比如,小儿子不愿意长时间照顾老人,而其他儿子认为自己并未多获利,也同样拒绝赡养,那么老人很可能遭受遗弃。
再比如,小儿子家庭条件有限,所分家产并不足以开支老人生活,需要其他儿子在资金上进行供养,这样矛盾就很尖锐了,有的儿子怕自己给了钱最后进了小儿子的腰包,有的认为自己分家所得少不应再出钱,有的认为自己家庭条件差应该少出而其他子女不同意,等等,一地鸡毛,一地鸡毛,调解过几次,没有人先去关心老人的生活怎么办,因为谁去关心,那么以后老人就“理所应当”就由这个人全权负责了。
再比如,媳妇嫌弃老人,农村里如果娶了一个悍妇,那么这家老人一定不会幸福。
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很多,对子女的教育、村风村俗、社会背景、经济能力,等等。
为此,造成兄弟反目、家庭决裂的现象也很常见。
多子多福,在我眼里是多么可笑。